精神疾病,人们了解太少
一提"精神疾病",很多人把它等同于"神经病"、"疯子",避之唯恐不及。而对于抑郁症等精神疾患,人们却常把它看成小问题,不予重视。今年10月10日是第1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旨在号召人们重视精神卫生健康。就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著名精神疾病专家、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
精神疾病发病率不低
李教授告诉记者,精神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指在疾病、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事实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记者了解到,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估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抑郁症发病率高达4%-8%。全国各类精神障碍的患者人数已超过8300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达1600万人以上。此外,有暴力攻击、自残等行为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估计超过3000万人。去年,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每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7.0%,最常见的依次是抑郁症、特定恐惧、间歇暴发障碍、酒精滥用和依赖以及广泛焦虑障碍。
精神疾病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巨大。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负担排名中居首位,约占所有疾病总负担的20%,还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有专家认为,这一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仅一成患者接受治疗
要控制精神疾病,目前困难重重。李凌江教授告诉记者,在他诊治过的病人中,一发病就来的不到1/3,超过2/3都延误了病情。
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治疗率自然也上不去。李教授说,就知晓率相对较高的抑郁症来看,仅50%的患者被发现,其中又只有一半的人接受了治疗。据调查,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不理想,只有11.1%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即使是相当严重的病例,这一比例也只有26.9%,抑郁症等5种常见精神障碍的治疗率只有10%左右。
由于对疾病的了解少,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很多病人和家属不听医生的劝告,以为光吃药就行了。但李教授表示,治疗精神疾病需要药物和社会行为康复治疗并重。另外,精神疾病主张长期治疗,千万不能症状消失后擅自停药,否则疾病很容易复发。
精神疾病不可怕
李凌江教授曾在东方科技论坛上指出:"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对精神疾病的认识非常肤浅,大众对精神疾病不够重视,存在许多偏见和歧视。"除了治疗中的误区,他特意谈到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人们谈精神病色变,给现有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影响了很多新患者去医院就诊,结果延误病情,后果更加严重。
李教授表示,精神疾病并不可怕,经过正规治疗,精神疾病完全可以控制,精神病患者能够回归社会。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已经非常重视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要达到50%;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要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要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要覆盖8亿人。▲
《生命时报》 (2006-10-10 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