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向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的通知
海南省安宁医院
关于开展向医德医风先进典型
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和谐的医疗服务氛围。医院决定在全院范围开展向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现将中共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开展向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学习的通知》(琼卫党组﹝2015﹞13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掀起向医德医风先进典型学习的热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医务人员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认真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各科室可采取座谈交流、分期宣讲等形式,向科室职工和百姓深入宣传12位医德医风典型的先进感人事迹,查找自身不足,转变工作作风,让医德医风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每位医务工作者的自觉行动。请各科室将学习情况及好经验及时报党办、宣传科。
附件:12位医德医风先进典型事迹
中共海南省安宁医院委员会
2015年4月8日
附件
医德医风先进典型
近年来,海南省卫生系统涌现了一批坚守在基层的先进典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比如海南省皮肤病医院邢少云护士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4十大网络人物",三沙市人民医院陈洪强医生被授予"2014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称号,高炳玉、付斌、何超明、雷智贤、周广怡、罗海生、崔育川、林龙、韩建涛、王锡雄等10位医生,被评选为海南省2014年度"百姓身边的好医生"。这12位医生是患者和老百姓评选出来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医德医风的先进典型。
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邢少云
邢少云是的一名护士,20年来,她怀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以超凡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创造了传奇,让很多人肃然起敬。她用自己的方式,关爱、包容着每一个麻风村的老人,用爱点亮麻风村里人的希望之灯。邢少云从20岁到39岁,都是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麻风村"工作中度过。来这里工作的人,每隔三五年都会轮岗离开,但她却坚守在此,近20年不曾离开,服侍了200多名因病残疾的麻风病康复老人。二十年如一日的守护,让"麻风村"中百余位麻风病康复老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女儿"。 邢少云同志用爱心、善行和壮举感动亿万网民,获评"中国网事·感动2014"十大网络感动人物。
海南省三沙市人民医院 陈洪强
在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无论是日常的医疗工作,还是海上急救,条件都极为艰苦。陈洪强没有像别人那样轮换工作,而是义无反顾地驻守在高温缺水的南海,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能用高压氧技术治疗岛民"减压病"的医生。7年来,他治愈了40多位"减压病"患者。他在广阔的蓝天碧海间默默坚守,用他的执着精神和一技之长,守护着南海军警民的健康。
海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 高炳玉
他是乳腺肿瘤的"克星",作为乳腺肿瘤科主任的高炳玉每天致力于将生命和自信还给那些爱美的女人。1月17日,高炳玉以1539454票的最高票入选海南首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生"活动"十佳好医生"。他15年的从医路上,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惊心动魄,更没有感天动地,他只不过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医生。15年,他坚守医生应有的职业道德,没收过一个红包;15年,他坚守对患者的尊重,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苦闷;15年,他坚守对工作的热爱,以院为家,用尽全力挽救患者生命的希望。
海口市人民医院 付斌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付斌主任,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付主任多年来积劳成积,也是疾病缠身,但他始终尽心尽职尽责对待每一个病人,每天24小时待命岗位,哪怕他自己病倒也会在半夜起来去抢救病人。付主任做过内科、外科的医生,医术全面,经验丰富,人称"付一刀",对于他来说,在急诊科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亡争速。数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急诊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不管春暖秋寒,不分晨昏昼夜,那一声声长鸣着疾驰而来的急救笛声,早已幻化成为他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
农垦三亚医院 何超明
何超明是一个勇于超越自我的人。他常说:"医学要创新、要学习、要进步。"在医疗技术上,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先后陆续完成我省首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首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在科室管理上,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管理,努力营造科室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了海南省规模最大的神经内科。 仁者,心怀苍生,德者,敬畏生命,医者仁心,是他最朴素的信条,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有需要的病人,是他从医的初衷和梦想。何超明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一名医者仁和德的最深刻内涵。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雷智贤
雷智贤被人称为"医者贤父"。1994年,大学毕业的雷智贤进入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做儿科医生整整20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个日夜是守护在患儿身边度过,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抢救过来多少个鲜活的小生命。在抢救患儿过程中他的手臂肌腱拉伤,却浑然不知,直到将患儿抢救过后,才感觉到疼痛。他就是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雷智贤, 雷智贤还承担手足口病全省督导工作,他赴全省各市县基层医院督导工作,尽自己所能参与指导抢救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为提高全省手足口病救治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解放军第425医院 周广怡
他是解放军425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在海南省唯一一家神经内科系统独立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科室,被誉为"难度王"的他和同事们,长年并肩与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脑梗死(俗称"中风")作战。36岁的周广怡,拥有12年从医经验,承担着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建立了我省首个基于网络云注册的卒中登记数据库。穿上绿军装,他就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而穿上白大褂,他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当"军人"和"医生"这两个神圣职业融汇在一个人的身上时,其职大如天,其责重如山!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罗海生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罗海生甘愿离开繁华都市,20年扎根白沙山区。作为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的他说:"选择了就不放弃"。 2003年,白沙人民医院中医科停办多年后恢复,罗海生是中医科里唯一的医生。之后,在罗海生的努力下,中医科的医护队伍发展到现在的17人, 2012年,在白沙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中医科占了整整一层,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罗海生年纪不大,但对中医技能的钻研让他成为了白沙人民医院的"招牌"。他是大山的儿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和绿绿盈盈的茶林。"扎根山区,永不放弃!"这是罗海生对故乡的郑重承诺,也是一个高尚医者庄严的人生誓言!
万宁乡村医师 崔育川
自从1993年大专毕业后,崔育川已当了21年医生。有一段时间他曾经在三亚工作,但最终还是选择回老家,他认为,给乡亲们服务,觉得舒坦。他扎根在万宁东澳镇裕后村卫生室,负责着3个村2900号人的日常小病、突发疾病的诊治重担。半夜敲门对于他来说算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从未有过半点埋怨。白天为了"上门服务"先后买了2辆电动摩托车,手里常备一个医药箱随时待命。他就是崔育川,被村民称作"三个村里最知名的人,是我们身边真正的好医生。"他用脚步丈量着大山的寂寞,却不愿意走出这些层层叠叠的寂寞,因为他深知,自己已成为守护这座大山的生命卫士。
海南省中医院 林龙
他,一年时间跑遍海南17个市县,帮扶基层医院,所到之处积极为当地老百姓义诊;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将一个仅有17张病床,医疗技术力量薄弱的冷门科室发展到如今已拥有65张病床,患者涌如潮水的热门科室。他是海南省中医院外科主任林龙。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在院内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省中医院很多新技术方面的空白,年收治患者达到1500多例,改写了省中医院外科收治病例最高的历史。心怀苍生济贫苦,仁心如莲暖田头。一年时间,他的脚步踏遍全岛大部分县市,走乡入村,访贫问苦,为贫苦乡亲开展义诊服务。他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医者的承诺。
昌江中西医结合医院 韩建涛
他有妙手,也有仁心。他擅长以中医的思维和诊疗方式分辨病人体质,帮其培元固本,又能用西医的方式精确定位诊断,药到病除。今年48岁的韩建涛是文昌人,已经从医24年,现任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主任。他博采众长,精研医术,练就一双妙手,而且时刻体贴病人,他坚持为患者开低价好药,他说,开药需按病情来定,一定要对症下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心里装满病人的情怀铸就一颗仁心。不忍让乡亲的期盼,跌碎昌化江,医术精湛的韩建涛,执意留守在这偏远的西部边城,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份情,感动一座山城。
三亚市人民医院 王锡雄
这个汉子如铁打,挨打不忘救人。年纪轻轻,历经坎坷,但不忘初心,三亚市人民医院医生王锡雄用他的热心肠温暖着每一位患者。4岁患病,励志做一名医生。做了医生,不忘这个职业的崇高。80后的年轻医生,在抢救室"边挨打边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界称颂。自己还未康复,却为了给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腾出床位,自己就在走道的加床上休息。因为经历过病痛的磨难,所以,他立志学医;因为对病人痛苦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发誓要当一名好医生。他曾一边挨打一边抢救病人,他曾在汶川抢救地震伤者时摔断了腿......从医之路,坎坷重重!然而, 救死扶伤,不忘初心,成为他最泰然的人生信念!